2025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(WTT)中国大满贯赛日前在北京首钢园落下帷幕,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全部五项赛事的冠军,完美诠释了乒乓大国的实力。本次比赛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竞技状态,在赛事体验、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同样实现了显著突破。WTT首席执行官史蒂夫·丹顿对此表示,未来将继续增加赛事投入,提升奖金水平,并优化全球赛事布局。

全面优化赛事设计,观赛体验焕然一新
在大满贯赛事后的采访中,丹顿表示,中国大满贯赛已经成为WTT赛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相比去年,今年的赛事在多方面均实现了提升,不仅增强了赛事的观赏性,也进一步提升了球迷的参与度。他提到:“我们从上一届的成功经验中学到许多,今年的赛事不仅在组织运营上更为完善,赛场和活动设计也更能吸引观众。这些努力的成功也从观众的热情中得到了充分印证。”
今年赛事主场馆——八极场进行了扩容,增加了西侧看台后,赛场升级为四面台设计,观众席位提高了10%。赛事全程共计售出超过8.8万张门票,首钢园区每日客流量达到13万人次,较上一年几乎实现了翻倍。此外,场馆外的WTT大满贯公园,累计入园人次突破10.6万,成为球迷在赛场之外的热门聚集地。公园内设立的球员见面会,结合互动表演、草坪观赛区等新颖设计,为观众提供了轻松且沉浸式的体验。
丹顿强调:“今年,我们开放了全部四个观众区域,几乎场场爆满。这充分说明球迷对赛事的热爱,也让我们认识到未来在场馆容量、票价设计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。”
此外,本次赛事中AI等高新技术的引入成为一大亮点,这些新技术不仅辅助了裁判判罚,还为转播和数据分析提供了强大支持,让观众得以更直观地了解比赛细节。丹顿认为,这些技术创新为赛事增加了更多乐趣和观赏性。
加大奖金投入,推动乒乓走向全球
作为全球重要的乒乓联盟,WTT今年首次发布了完整的年度赛程表,这标志着赛事布局逐渐趋于系统化。丹顿谈到,从WTT成立到今日,为完善全球赛事网络付出了巨大努力。尽管过去受疫情等因素影响,WTT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,但如今一年中的赛事安排已趋于成熟,为球员和球迷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。
“WTT正在不断改进,我们希望通过高质量赛事让更多人了解乒乓球,”丹顿说,“明年的2026赛历已经公布,我们相信透明的行程安排可以便利更多球员参赛,为球迷的观赛计划提供保障。”
关于未来的工作重点,丹顿提到,提升赛事奖金是未来五到十年的重要方向。他坦言,目前中国大满贯赛的奖金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。尽管中网并非网球四大满贯之一,其奖金却更为丰厚。WTT计划通过提高奖金吸引更多顶级选手参赛,同时提升赛事的全球关注度。
丹顿还提及,在中国增设更多高水平比赛将是未来的重要战略。一方面,中国拥有最广大的乒乓球迷群体以及顶尖的运动员;另一方面,许多球迷对本次大满贯赛“一票难求”感到遗憾。因此,WTT将在未来探索更多解决方案,例如设立更多赛事或选择更大的场馆,以满足球迷的观赛需求。
与此同时,丹顿指出,赛事的增量必须注重平衡,过密的赛事安排可能对运动员造成压力。“我们始终倾听球员的反馈,不断调整赛制和参赛规则,使赛程更具灵活性,让参赛成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。”丹顿说道。

通过持续的优化与创新,WTT中国大满贯赛正逐步成长为全球乒乓球赛事中璀璨的明星,而乒乓球也将因为这些努力,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